当前位置:首页 > 佛山新闻 > “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圆满闭幕

“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圆满闭幕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8-11-28 14:21

中国佛教近现代教育已走过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佛教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发展经验。在当今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新时代,中国佛教教育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发展目标。为了重新审视新时代中国佛教教育体系,全面总结、研讨中国佛教教育的发展状况,总结提炼经验,凝聚前行共识,为新时代中国佛教教育发展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与展望,2018年11月25日,由中国佛学院举办的主题为“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江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闽南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河南佛教学院、峨眉山佛学院、云南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杭州佛学院、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本焕学院、中国佛学院等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与法师以及我院师生等一百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为期一天,主要围绕新时期的佛教教育体系建设、新时期的佛教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新时期佛教院校教师体系建设、传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以及新时期的佛教院校教学体系建设等五个议题展开。上午两场会议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宣方副教授、浙江大学何欢欢教授主持,下午三场会议分别由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隆藏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张雪松副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院长界定法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教授发表论文《新时期的佛教教育建设三议》

 

黄夏年教授从当代中国佛教的教育问题入手,认为未来的中国佛教教育要培养适合当代佛教发展的人才;佛教教育要为当代佛教发展提供新的指导;佛教教育要有当代佛教的自己特色。

 

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发表论文《我国佛学教育的““一体两翼”》

 

李四龙教授提到,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信众教育是佛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他强调,完整的佛学教育包括僧众教育与信众教育;当代的僧教育包括寺院教育与佛学院教育。佛教寺院天生就是一个学校,要把寺院的教育功能凸显出来,承担应有的教育使命与责任。如果寺院的教育功能不激发出来,佛学院就很难培养出好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张文良教授发表论文《日本的“临床宗教师”教育及对现代僧侣教育的启示》

 

张文良教授认为,日本“临床宗教师”所体现的理念具有现代性和前卫性,或许代表了佛教现代化转型的某种方向。在汉传佛教的佛教教育问题上,“临床宗教师”的培养仍然值得去关注和借鉴。

 

江南大学邓子美教授发表论文《少子老龄化时代来临——佛教教育之因应》

 

邓子美教授认为,少子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已迫在眉睫,对于佛学院吸引优质生源将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当前佛教教育应建成宽进严出的多层次授证体系与创造更与个体根器相应的多样化培养模式,归结为以质取胜。

 

中国人民大学张雪松副教授发表论文《近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史研究刍议》

 

张雪松教授表示,在现代社会弘扬佛教文化即是普及广义的佛教教育,深入研究近现代佛教教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他指出,当前佛教教育应整合佛教历史传统资源,创建中国佛教修学体系。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公保副院长发表论文《藏传佛教高素质僧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公保副院长表示,30 多年的办学实践,藏传佛教高素质僧才培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强调,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加强现实问题研究和实践创新,努力办出一流的宗教院校。

 

南京大学杨维中教授发表论文《从僧格培养、佛学教育与佛教学术研究之融合——兼论各级佛学院教育的目标定位》

 

杨维中教授认为,当下汉传佛教教育,特别是大陆佛教教育有很多棘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僧格培养、丛林教育与现代佛学教育的结合方面缺乏共识。可解决方案是佛教教育的多元化多模式化发展以及阶梯制的佛教教育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教授发表论文《高等院校宗教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刘成有教授表示,高等院校宗教本科专业培养,本科生阶段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方案设计大量的宗教理论,包括宗教论述法规,更有各大宗教基础知识的学习。高等教育的部分,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有学科建设,没有学科建设,培养质量一定会打折扣。


 

戒幢研究所副教务长宗志法师发表论文《佛教教育与人才培养》

 

宗志法师认为,佛教的学术研究,可以采用现代学术的方法,并保留传统的特色,佛教的师资培养应该通过进修和相互交流来推动。

 

 上海佛学院妙洁法师发表论文《三元、两线、一轴心的框架体系和金字塔施教模式——关于当代佛教教育理念及佛学院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探索式的粗浅思考》

 

妙洁法师强调,为了有效地整合资源,可尝试打破现有佛学院的施教结构,根据各个佛学院师资力量,软硬件建设的不同,去分担不同的教育级层,分担不同的教育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宣方副教授发表论文《关于佛学院师资建设的若干思考》

 

宣方副教授认为,佛学院僧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多闻多思,确立闻思正见,确立学习目标。把握这个总纲,然后在某个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最后才是旁通。他强调,佛学院应该重视通史教育。

 

 

浙江大学何欢欢教授发表论文《从“檀林”到“大学”——日本的佛教教育》

 

何欢欢教授表示,檀林之制为当代日本社会宗教与世俗、信仰与学术的融合发展铺垫了深厚的根基,为其佛学研究“擢秀士林”积累了重要的资粮。“明治维新”以来教界与学界秉持的开放、虚心求学的态度对佛教教育研究及其向外传播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北京佛教研究所主任定明法师受杨曾文教授委托发表论文《适应新时代,创新建设佛教院校》

 

杨曾文教授表示,中国佛学院和各地佛教院校的办学,要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和要求,改进现有的佛教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闽南佛学院教研室主任法缘法师发表论文《加强佛教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闽南佛学院为例》

 

法缘法师强调,培养一批高素质合格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新时期佛教教育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发表论文《巨赞法师新佛教运动中的僧教育》

 

温金玉教授提出,佛法弘扬根本在于出家僧众,僧团的素质决定佛法的兴盛。巨赞法师,一生致力于新佛教运动的倡导,特别是“生产化”与“学术化”的提出,成为僧教育制度建设的主题,为现代佛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

 

中山大学龚隽教授发表论文《中国佛教教育刍议:从近代佛学教育的经验看》

 

龚隽教授表示,近代以来,汉传佛教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佛教内部的经典研习,而有关佛教经典的研究已经受到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渗透,如何面对和善巧应用来自于外学的资源,而不是一味抗拒外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近代佛教教育中急需一类有关弘法传教方面之研究与教育,以弥补佛教教育之不足。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副院长界定法师发表论文《试述《阿含经》之居士教育次第》

 

界定法师表示,在早期佛教经典《阿含经》中,佛陀为居士施设“世间次第”与“出世间次第”两种居士教育的完整次第,对于当今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云南佛学院教务处召腊定副处长发表论文《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探究南传上座部佛教僧侣教育》

 

召腊定副处长强调,要解决南传上座部佛教僧侣教育面临着“保持传统不变”与“顺势而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现实问题回归到南传佛教宗旨层面,从僧侣历史责任的角度看清我们应该走的道路

 

五台山尼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佛心法师发表论文《传统僧教育与新时期相适应之探讨》

 

佛心法师强调,新时期的僧教育,应将传统僧教育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

 

杭州佛学院中印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炜发表论文《建立佛经原文的教学体系——中国佛教院校的梵文教学问题》

 

李炜表示,佛经原文知识已成为阻碍中国汉译佛教文献研究发展的瓶颈。培养兼通梵汉的教研人员是时代赋予佛教院校的历史使命。

 

河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刚晓法师发表论文《以因明专业为例谈学分制的实施》

 

刚晓法师表示,佛学院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在佛教界共同努力下,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佛教人才。他强调,佛学院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佛教原典原论。

 

 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隆藏法师发表论文《佛教教育的蓝海,在多维拓展中开辟佛教新空间——论MOOC在佛教教育领域的运用》

 

隆藏法师表示,通过打造全国性公共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平台,形成佛教院校联盟,可以方便地将各大佛教院校的师资、课程、教材进行资源整合,突破空间、时间的制约,使各层面佛教教育的需求得以满足。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梵果法师发表论文《新时期僧教育体系的抉择与方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六个下功夫’的讲话”的思考》

 

梵果法师强调,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的“六个下功夫”,对当前佛教教育界发展走向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闭幕式上,李四龙教授作学术总结

 

李四龙教授以“新时期、有体系、有特色”三个关键词为本次研讨会作学术总结。他表示,次此研讨会邀请到高校的学者以及佛教三大语系的代表来参会,研讨的议题广泛而深入,会议很成功,成效显著。并希望会议能够越办越好,越办越务实。


 

向学副院长在闭幕式上致辞

 

向学副院长表示,本次研讨会收到20多篇论文,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探讨了新时期佛教教育的体系建设,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师资体系的建设、反思与实践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各位专家、学者给予了很多切实而可行的宝贵建议。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所兄弟佛教院校、研究所,大家相互学习和探讨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的建设,并积极建言献策,受益匪浅。对参会的法师、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

 

    下午五点半,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0.052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