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四十五)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1-11-21 08:44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可以说是能让人丰衣足食。生活中有这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恋,就永远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世间上的人多为财而忙
世间上的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无一不是为财而忙。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得百望千,乃至上万,希望无穷。贪婪无餍,如是日久,习以为性,不但不觉其苦,反而愈忙碌愈感精神愉快。
布施是远离痛苦的良方
“布施”可使人远离贫穷的痛苦,世间的罪祸几乎都是贫穷所引发出来的,所以懂得布施,就是离苦的良方。因此只要我们肯在田里(福田、敬田、悲田)勤播种(布施),我们就能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有饭吃、有衣穿。
微笑竟能为自己带来逍遥与自在
当我们处在烦恼、痛苦当中,忽然碰到一张微笑的脸,自己愁眉深锁的脸就稍稍开朗,僵硬的肩膀也略为放松,顿时发现世界并不如想像的那么灰暗无光;原来微笑竟能为自己带来解脱、逍遥与自在。
爱的价值是不间断的牺牲
对于爱的定义因人而异,根据释尊的说法,爱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依恋某人或某物。爱应该是不间断地自我牺牲,对万物充满慈悲。释尊曾说:让人们不再相互欺骗,不再互相轻视。在愤怒或意志薄弱时,也不会相互伤害。爱就如母亲般;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会极力保护她唯一的孩子。所以,让人们培养无止境的爱心。
坚持有执着的一面但不要固执
坚持有执着的一面,人们做事情,处理问题都需要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但切忌将“坚持”与“固执”划等号。固执是非理性的,而坚持则是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断。当有人在你人生奋斗的途中,向你提出某些方面的警告时,一定要学会理智地分析这些警告的真正含义。一方面不要因他人的错误劝解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要因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珍惜当下才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希望
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取决于对过去所走过的路有没有很好地检查,对过去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有没有深彻的分析;更要看对当下种种的因缘是否善于把握,对现在所作的一切是否深信为将来的因。只有认真总结过去,好好珍惜当下,才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希望。
感恩于一切 不去抱怨就没有痛苦
有些人经常把不幸的事挂在嘴边。他们在逆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是命运在这里与自己过不去。他们的抱怨总是过分强调外在因素,而未能从自身主观因素上查找失误的原因,而对于不幸的命运,越是抱怨,就越觉得痛苦。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种东西都会依赖其他一些东西存在。
佛法的芬芳和喜乐 才是真正的快乐
佛法的芬芳和喜乐,不一定让众生能够习惯,道场的无求无诤和清净也不一定适合众生性的需求,学佛的人,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容易产生冲突。佛教诃斥的是有杂染、自私,颠倒的、不正确、会带来痛苦、损己不利他的贪欲,但是鼓励追求善法,利己利人的道德追求和修行,赞叹向上向好的欲念,这叫善法欲。修,就是把“欲”的杂染净化,以慈悲代替贪欲,用智慧融化、调御感情,以行善法的欲替代烦恼欲,以清净心克除烦恼心,这样才能解脱,才有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