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文化--九华茶与九华禅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5-12-07 09:25
饮茶文明,始于佛门。佛家颂茶,谓有三德:一为可以提神。二乃有助消食。三曰不使思淫。凡此三德,无不利于参禅打坐。
茶之成道,亦在佛门。唐代僧人皎然,乃中华茶道之奠基者。师好茶好诗,师赞饮茶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成道,何需苦心破烦恼。”三碗之后便不必苦心求破了,也就是平常心了。可见,茶之成道,实为皎然和尚这第三碗茶所证得的。
禅茶一味体现在“五事调和”。禅门认为只有将五桩事调和,才可将止观调和均等。一是“调处所”,寻一寂静去处,以便将心收摄来。此与茶道择幽静处,备洁净具无异。于污秽处,向隅牛饮者,无“道”可言。二是“调姿”,坐禅僧人,务必身体端正挺直,结跏跌坐,不使丝毫偏倚。二目垂视鼻尖,身心不疲不倦。故而,僧众上座之前,多饮清茶以舒筋活血,止瞌驱睡。三是“调气息”。饮茶最利吐故纳新,三碗清茶入体,额头沁出汗珠,将体内秽物一并送出。不觉间六根清净,万念俱息。四是“调鼻息”。须将鼻息调得纯净,缓急恰当。饱食,饥渴均难善之。故而,上座前大多适饮清茶,以消食利气。
以上四桩,统称助道因缘。第五桩事便是“调心”了。调心在于调意识。不令起分别之心,不令其攀缘五尘。禅在非想非非想,禅在真空妙有间。不可述以文,不可道与人。
禅之与茶,前已备述。然佛门茶品,唯九华最擅。九华毛峰大有不同。一是茶种不同。九华毛峰“乃金地藏携来种”,唐开元间,新罗学僧金乔觉渡海来华,携有茶籽数粒。在九华山中结茅之后,于闲暇间,开始种茶。
二是茶园养护不同。九华僧俗,养护茶园时,从不施肥,只在盛夏7月至8月间乘挖园除草之机,将青草埋入茶垄,腐草养茶,一举两得。
三是采摘要求不同。九华僧俗,入园采茶讲究三采三不采。一采一芽一叶茶,茶叶不许稍大。二采阳坡茶于午前,阴坡茶于午后,以确保芽叶鲜嫩。三采节令茶。九华毛峰只在阳历4月10日前后开园,恪守一个月采摘期。超时令决不采茶。不采紫茶,不采夏茶。
四是采摘季节不同。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华茶园多在海拔600米以上,开园迟于山下一个节令。其间正值漫山兰花送香之际,九华毛峰便乘机饱吸馥郁,并将其带给知情知味者。
品九华茶,解九华禅,若遇高僧开示,禅茶三味,必然悟得,为人做事,愈得圆满,佛慧自然俱增。此一举多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