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翻译: 菩萨说:“净土法门,真是诸佛的心宗,人天的径路。现在,你们虽然求往生,但如果发愿不真切,就如同进入大海而没有获得宝珠一样,徒劳无益。 我往昔在晋明帝的时候,受生为贫穷人,因为贫苦,而发大愿说:‘我因为夙业,而受这份苦报。如果我今天不能见到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的话,纵使丧失身命,我也不退转,不休息!”发誓后,七日七夜,专精忆念阿弥陀佛,便得心开。见到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满十方世界。我在佛前亲身蒙佛授记。后来,活到七十五岁而坐化,直接生到极乐世界。 因为救度众生的愿力深重,而再次来到这个国土。随方显化,或为比丘,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宰相,或为女人,或为屠夫,或为乞丐。或隐或显,或顺或逆,都随顺众生的根基而说法,化导群生。 又因为修行仙道的众生,多半未能了悟真如常性,贪图长寿之乐,不思进取。我便现仙身,拯救他们痴迷。就像唐僖宗时的那件事一样。 现在,又为你们指明正邪,阐扬净土。你们应当一心一意,坚定地修行这个法门,绝对不会耽误了你们。如果心志坚一,不用等到来世,现在生就能见佛。就跟我往昔一样。有四句偈送你们: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原文: 菩萨曰。所示净土一门。真诸佛心宗。人天径路。今汝等虽求往生。若发愿不切。如入海而不获宝珠。徒劳无益也。我昔于晋明帝时。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乃发大愿云。我以夙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者。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 好光明。徧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而坐脱。竟生极乐。 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或为比邱。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臣宰。或为女人。或为屠匄。或隐或显。或顺或逆。皆随顺说法。导诸羣品。又以仙道多未悟真常。耽长寿乐。不思进修。我现仙身。救其迷坠。如唐僖宗朝一事也。今则又为 汝等发明邪正。阐扬净土。汝等当一意一心。坚修此门。必不相误。若心志一坚。又不待隔世而生。现前亦得见佛。如我昔年无异。有偈四句。 《西方确指》(22):如何克服我们处处是执着,念念是贪欲的凡夫习气? 白话翻译: 有人问:“修行人怎么能开尘欲,能无障碍呢?” 菩萨说:“我将由小推向大,由外推向内的说,你们要好好理解。有人在这里,无缘无故抢了你一钱。你动不动嗔恨?” 回答说:“一钱虽然很少,被抢去了还是会生气。” “那么无缘无故地给你一钱,会不会高兴呢?” 回答说:“一钱虽然少,得到了还是会高兴。” 有人回答说:“一钱太少了,得到了也没什么好高兴的,被抢去了也没什么好生气的。” 菩萨说:“你要是真能这样,心早就清净了。怎么会到今天还是这么污秽呢!你们要知道,修行人洗涤自己的心并不细密。或者见有,或者见无。处处都是执着,念念都是贪欲。所以业识纷驰,没有片刻停止。即使念一句阿弥陀佛,心念依然外游,没能片刻归一。因为你们无量劫来,没有一时一日远离尘欲的心。所以,尘欲也从无始劫来,没有一时一日肯离开你们的心。身缠心缚,深入尘网。哪能象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呢! 所以,要想断贪着,先从一钱的得失,作弃舍的观想。就想:这不是我的,被夺去了也不起嗔恨,被给予了,也不喜悦。这样,乃至百千万钱,乃至亿亿万钱,乃至国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过去、现在、未来的心意意识,乃至生死业报,菩提涅盘。一切都是这样,跟一钱的得到和失去没什么两样。这样,自然习气消亡,障碍永灭,渐渐得到清净,成就道品。你们应当这样修行,不要再停滞不前了。” 或问。学人云何得离尘欲。得无障碍。菩萨曰。我将由小而推之大。由外而推之内。汝等当善解其义。有人于此。无故而夺汝一钱。动嗔恨否。答以一钱虽微。见夺则嗔。又无故而与汝一钱。生喜悦否。曰一钱虽微。见与则喜。有答以一钱甚微。与何足喜。夺无可嗔者。菩萨曰。汝能如是。心之清净久矣。何至今日尚沉浊垢 耶。汝等当知。学人洗心不密。见有见无。处处是着。念念皆贪。所以业识纷驰。无暂停止。即念一句阿弥陀佛。心想依然外游。未能顷刻归一。良由汝等于无量劫来。未甞发一时一日远离尘欲之心。故此尘欲。亦从无始劫来。未甞一时一日肯离汝心。身缠心缚深入尘网。那得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故知欲断贪着。先从一钱之 与夺作弃舍观。作非我有观夺不起嗔。与不起悦。如是乃至百千万钱乃至亿亿万钱。乃至国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过现未来心意意识。乃至生死业报菩提涅盘。一切皆如此。一钱之与夺无异。自然习漏消亡。障缘永灭。渐履清净。成就道品。汝等当依此修行。勿更自虞窒碍。 《西方确指》(23):遵循过来人指点,深信大愿加精勤,此生定能往生极乐 白话翻译: 孟冬的第二天,是菩萨的寿辰。众人设供为菩萨祝寿。 菩萨说:“你们用什么来为我祝寿呢?” 众人说:“用心来供养菩萨。” 菩萨问:“心是什么东西, 可以用来上供吗? ” 回答说:“只是一片至诚,本来无物。” 菩萨说:“既然无物,谁知道是不是至诚呢!能知道是至诚的话,一定得有个处所,可以容纳。怎么会无物呢!” 回答说:“实在是无所得。” 菩萨说:“你们说无所得,是暂时没有呢,还是决定没有。” 众人议论着没来得及回答,菩萨便说:“没有就决定没有,有就决定有。有一丝毫的疑惑,就差之千里了。要知道,你们说诚说妄,说有说无,这都是起灭之心,测度之心。以这样的心给我祝寿我,是没什么益处的。听我的妙偈: 心非一切心 除妄心不实 依真心强名 真妄两不立 南无释迦尊 了心无处所 菩萨说:“但他不认识路,怎么办呢?” 众人回答说:“有人指示,跟着他走就行了。” 菩萨说:“不行。如果那人说向南或向东,这个人不能辨别,竟听从了他的话,离燕都就越来越远了。” 众人问:“那该怎么办呢?” 菩萨说:“必须得有一个去过燕都的人,指点他说,你向北走,就可以直接抵达帝都。诸位弟子,这个人所指示的,有错吗?” 众人都点头说:“没有错。” 菩萨说:“又譬如有人,想要攀登万仞之巅,九层之顶。应当告诉他怎样做呢?” 众人都说:“从低到高啊!” 菩萨说:“对了。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从第一级至第二级,乃至最上一级。这样才行。如果说,一步便跨到最高处,这就是空谈了。又譬如有人,天子要封他官爵,便诏这个人来,对他说,你愿意做宰相呢,还是愿意做小吏?这个人会如何回答呢?” 众人都说:“一定是愿意做宰相了。” 众人都说:“走宽敞的,走平坦的。” 菩萨说:“ 善哉。善哉。你们的回答,都合乎正理。但你们能明白我所比喻的是什么吗?” 众人都再拜,说:“愿再开示。” 菩萨说:“你们向来有求道的心,只是不知道修行的法要,想修行而不知道方法。就如同人要往燕都去,而不知道路径一样。如果遇到邪师,教以邪法。就如同帝都在北,反而指示向东向南走一样。这样,虽然终日行走,却茫茫然而找不到归宿。 怎么能觐见至尊,怎么能成就大道呢!而我所展示的弥陀净土,就是帝都。依照信愿行这三法,勤加精进,最终往生。这就是从第一级到最上一级。期望登上品,便是愿为宰相,不愿意做小吏。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就是走宽正的大路,而不走邪曲的小路。我就是走过燕都的人。如果你们不能深信,就是舍弃帝都而走向边地。舍弃宰相之尊,而做卑贱的小吏。背离宽敞的大路而走艰僻的小路。万仞之巅峰,九层之琼顶,就不是你们所能到达的了。那就太令人悲痛了。” 孟冬二日。为菩萨诞生之辰。众设供称寿。菩萨曰。汝等以何物寿我。皆曰。心以为供。菩萨曰。心是何物。可以持供。答曰。唯一至诚。本是无物。菩萨曰。既言无物。谁知至诚。能知诚者。定有处所。可得举示。云何无物。答曰。实无所得。菩萨曰。汝言无得。为是暂无。为决定无。众拟议未对。菩萨曰。无则决定无。有 则决定有。一涉纤疑。毫厘千里。当知汝等言诚言妄。说有道无。皆是起灭计较推详卜度之心。以是祝我。均无所益。听我妙偈。 至真无二心 至真无量心 心非一切心 一切性非心 除妄心不实 依真心强名 真妄两不立 南无释迦尊 了心无处所 方便福羣生 又譬如有人。欲登万仞之巅九层之顶。当如何教之。咸曰从卑至高。菩萨曰。然古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须是从第一级至第二级乃至最上一级。方为正说。若云一步便跨到最高 处。为浪语矣。又譬如有人。天子将命以官。诏是人曰。汝愿为宰相耶。小吏耶。是人云何上答。咸曰必愿为宰相。菩萨曰。然。又譬如有人。在于岐路。不知所从。有悯之者。指曰。是边极艰险。极曲折。不得便出头。是边极正大。极平坦。走去便得出头。其人受指。于此两边当走何路。咸曰。走正大。走平坦。 菩萨曰。 善哉。善哉。尔等酬我所问。俱合正理。然尔等能明解我所喻否。 咸再拜曰。唯垂开示。菩萨曰。善听。尔等向来虽有求道之心。而不识修行之要。趋向无据。如人欲往燕都。而不知路径者是。若遇邪师。教以邪法。如帝都在北。而反指以往东向南者是。则其人虽终日行。而茫无归宿。何由觐至尊。何由成大道。 今我所示弥陀 净土。帝都也。信愿行三。勤加精进。终至往生。是从第一级至最上一级也。期登上品。是愿为宰相。不愿为小吏也。依此而修。是走正大而不行邪曲也。我即走过燕都之人也。若尔等不能深信。是舍帝都而趋边地也。弃宰相之尊。而就小吏之贱也。背正大而求艰僻也。万仞之山巅。九层之墖顶。非尔所及矣。可胜悲痛哉。 《西方确指》(24):学佛以清净为主,应避免化缘和不必要的尘劳 白话翻译: 众人想要置办田产,做为修行用的生计。 众欲积田为修行计。菩萨曰。汝等欲矢志同学。久聚不散。谢绝世故。于衣食所从。不复为求人计。故发此议。以我观之。念头虽好。然毕竟是贪恋尘劳。非清净法。何以故。街头一饭。冢间一宿。先佛道范。若必藉田而修。倘一不就。则汝诸人终无修行之日矣。又若言自无其赀。将出自募化。更为不可。佛一代教。无此二字。盖自末世不识礼义。不惧因果。不知廉耻之徒所为。真修道人。生死念切。断断不作是想。然更有一言。汝诸人但执持正念。各各努力。是即不聚而聚。若身心散逸。事无常恒。是虽聚而实散。苟明此意。止应随分随时。莫去闲思预计。 《西方确指》(25):息想定虑,心声一体,心无间断,可证三昧 白话翻译: 有人问:“念佛不能达到一心,有什么办法呢?”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时达本于座下。忽戄然念数声。菩萨曰。如是。如是。 《西方确指》(26):菩萨可随机现不同身相,何为庄严大比丘的身相 白话翻译: 诸位弟子想要造菩萨的像来供养,便请菩萨示现法相。 诸弟子欲造像供养。请示法相。菩萨曰。诸弟子欲造相供养。积诚已久。合当显示。但汝尘劳中。我妙明内。即今显现。汝等不能见也。又我随机感化。身相不一。今但从本起修。可画作大比邱相。面如满月形体丰伟。着袈裟坐莲花上。左手置膝。右手作说法相。眉间放白毫光。光中有阿弥陀佛结跏趺坐。要须庄严相好。不得潦草。诸人闻已。皆拱立思维如是法相。菩萨乃言。诸弟子。人人有个觉明妙行。不即不离。在汝诸人摸索不着处。时时出现即今明白。更不须设像供养。愿见于他日也。 《西方确指》(27):断绝无益之事之友,诚心求佛加被,在家出家学佛都一样白话翻译: 查定宏因为丧子,想要出家为僧。 查定宏因丧子。欲弃家为僧。菩萨曰。汝且莫妄想是事。是事汝做不得。汝但正心以治心。正身以治身。断无益之事。绝无益之友。皈心大觉。愿出迷途。挹彼洪波。滋我燥土。精求加被。驱诸障缘。汝向畏祈寿保身。当注力于此。勿多言也。定宏乃问奉教持金刚经。但诸字句有不同者。当从何本。得无差谬。菩萨曰。金刚 般若波罗密七字。并无差谬。 《西方确指》(28):病从己作,放下万缘,清净念佛,上品妙药,得无量寿 白话翻译: 沈天宇有病了,摆设供养,求菩萨开示。 沈天宇有疾。设供求示。菩萨曰。汝今有疾。尚未即死。当息诸牵累。安心端坐。念身无常。念世无常。所有妄缘。一切放下。徐徐念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从此拔出矣。汝今设供求示。不过望我有甚好方与汝。口诀传汝。可愈汝疾。岂知。菩萨无是等虗伪之法。但此实实数言教汝而已。汝若信而行之。真一服上品还丹妙药也。付汝一偈。 《西方确指》(29):明心见性和往生极乐全靠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白话翻译: 菩萨开示达本说:“你想要参明白心地,很有志气啊!但你一肚皮的砂铅水火(此处指道家炼丹术),已经把本来面目、真空真净这些话,结结实实地堵塞住了。这样怎么能行呢?你如果要做,就必须把这些络索,都抛向东洋大海才行。不然,只是浪费口舌心力,白费工夫而已。不如的的确确地念一句阿弥陀佛,明心见性也在这句佛号上,往生极乐世界也在这句佛号上。一举而两得,非常便宜啊!” 原文: 菩萨示达本曰。汝欲究明心地。极为有志。但你一肚皮砂铅水火。本来面目。真空真净等话。实实塞却。如何做得。你若要做。必须将此一络索。抛向东洋大海始得。不然。枉却□心。误却工夫矣。不如的的确确念一句阿弥陀佛。明心在是生。极乐在是。一举而两得。极是便宜也。 《西方确指》(30):修净土道业成就,福及历劫祖先冤债,是为真正的大孝 白话翻译: 无朽问:“怎么样上报祖父之恩?” 无朽问。云何仰酬祖父。菩萨曰。世间所谓孝者。以何为上。曰。能敬养。能为善。以无忘先德。菩萨曰。此虽孝而有限。惟能发大愿。修出世法。若道成果满。岂但福及九祖。即历劫冤亲。俱蒙解脱。汝能专修净土。是为大孝。
菩萨说:“你们为了要一直在一起修行,终生不散,并且谢绝一切世故,在衣食这方面,不再求人,所以有这个提议。我看,念头虽然好,但毕竟是贪恋尘劳,不是清净的做法。为什么呢?街头乞讨一碗饭,坟地间睡一宿,这是先佛的道范。如果必须有了田产才能修行,倘若置办不成,你们就没有修行的一天了。
而且,如果说,自己没有这笔钱,需要出去化缘,这就更加不行了。佛的一代时教里,没有“化缘”这两个字。这是末世时期,不知道礼义,不畏惧因果,不知道廉耻的人所做的事情。真修道人,生死的念头迫切,是万万不会有这样的念头的。
更有一句话嘱咐你们。你们这些人,只要执持正念,各自努力,这样就是不聚而聚。如果身心散逸,不持之以恒,这样虽然聚在一起,而其实也跟散了一样。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只应该随时随分,别去闲思预计。”
菩萨说:“你只要息想定虑,徐徐的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的久了,自然会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时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这样,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想强制地使心归一,反而难以归一。”
这时,达本在座下,忽然念了几声。
菩萨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菩萨说:“诸位弟子要造相供养,这份诚心,已经酝酿很长时间了。本来应该显示给你们的。但是,你们在尘劳中,我在妙明内,即使现在显现,你们也不能见到。再说我随机感化,没有一定的身相。现在,就从根本处修起,可以画作大比丘相。面如满月,形体丰伟。身着袈裟,坐在莲花上。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作说法相。眉间放白毫光。光中有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必须要庄严相好,不能潦草。”
众人听后,都开始思维菩萨的法相。
菩萨便说:“诸位弟子,人人都有个觉明妙行,不即不离。在你们摸索不着的地方,时时都会出现。今天既然明白了,就不需要再设像供养,愿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相见。
菩萨说:“你不用想这事。这事你是做不来的。你只要端正自己的心念,端正自己的身行。断绝无益的事,断绝无益的朋友。把自己的心皈依大觉的佛陀,发愿离开迷途。让佛法的波涛,滋润我那枯燥的心田。精诚地求佛加被,驱除一切障缘。你向来不向佛菩萨祈祷,今后要注意这方面。不用再多说了。”
定宏便问,奉持金刚经,但不同的版本,字句有出入。应当以哪个版本为准。
菩萨说:“金刚般若波罗密这七个字,并无差谬。”
菩萨说:“你现在虽然有病,但还没到马上就要死的程度。你应当熄灭诸般牵挂,安心端坐,思维身体的无常,心念的无常。所有的妄缘,一切放下。徐徐地念一句阿弥陀佛,自然六尘不生,一心清净。这样,不只能治愈你今生的疾病,就是生死的病根,也能从此拔出来。
“你现在设供求开示,不过是希望我能有什么好的药方给你,好的口诀传你,可以治愈你的病。你哪知道,菩萨没有这些虚伪的方法。就这实实在在的几句话而已。你如果能相信而且照着去做,那真是一服上品还丹妙药啊!
“送你一首偈子:
病从己作 还由己除
坚久不变 同无量寿”
病从己作 还由己除 摄心清净 得常安乐
坚久不变 同无量寿
菩萨说:“世间所谓的孝,应该怎么做呢?”
回答说:“能敬养父母尊长,能做善事,这样就是不忘记先人之德。”
菩萨说:“这虽然是孝,然而很有限。只有能发大愿,修出世间法。如果道业成就,功德圆满,岂止是福及九祖啊,就是历劫以来的冤亲债主,都能得到解脱。你能专修净土,这才是真正的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