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31):信得不真,则妄念随火生起,焚烧法身慧命
白话翻译:
定茂问:“持咒怎样能明心地,怎样能得究竟呢?”
菩萨说:“心不离咒,咒不离心,这就是"持"的意义。你应当在一切时刻,观这个咒体与我的心体,是一还是二。
如果是一,那么为什么心能持诵咒,咒能显现心呢?
如果说是二,那么为什么忘了念咒就没有了,想起来咒就又有了呢?
这样就能知道,这个咒与心,是离开一切名相,毕竟空寂的。这就是究竟。
如果只是持咒而不究竟,就没有妙解,平等的大慧怎么能显发出来呢?平等的大慧不显现,怎么能照醒生死的昏迷,达到三界的实际呢?”
达本问:“出声念佛,容易发火,默念可以吗?”
菩萨说:“你一念佛,就说火发。为什么你终日向人说话,就没有一毫火呢?要知道,这火是你无量劫来,无明烦恼所积聚的。由于你现在信得不真,所以念头随着火起来。火随着妄想生出来,焚烧你的法身慧命。
往昔牟尼世尊,为求大法,在无量劫中,舍身求道。所以能成为无上的宝王。现在,你年老气衰,昼夜勤修还来不及呢,却还在贪恋着尘劳,企图用丹药来延年益寿。你没听说非非想天的天人,还有报尽的一天。劫火洞烧的时候,能坏到三禅天。何况你那区区的水火铅汞(指道家的炼丹术),假缘和合的东西,还想要求他永远没有变灭吗!
你现在听了我的话,应当如梦初觉,如醉初醒。精修净土,正念往生。极乐世界的寿命,无穷无尽,能成就法身,到达一切智。不是那浅浅的‘长生久视’的小法术可以同日而语的。”
原文:
定茂问。持呪云何明心。云何究竟。菩萨曰。心不离呪。呪不离心。是持之义。汝当于一切时观此呪体。与我心体是一是二。若云二者。云何心能持呪。呪能显心。若云一者。云何忘则呪无。忆则呪有。则知此呪与心。离诸名相。毕竟空寂。是名究竟。若但持而不究竟。即无玅解。平等大慧云何显发。平等大慧不现。何由照生死之昏迷。达三界之实际乎。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汝终日向人说话。便没一毫火起耶。当知此火。乃汝无量劫来。无明烦恼之所积聚。由汝今日信之不真。故念随火起。火逐妄生。以烧汝法身慧命耳。
昔牟尼世尊为大法故。于无量劫。舍身求道。所以得成无上宝王。今汝年力已衰。日夕勤行。犹嫌迟暮。尚乃恋着尘劳。希图丹药。以求延年益寿。汝不闻非非想天。尚有报尽。劫火洞烧。坏至三禅。况区区水火铅汞假缘和合之法。而求其永无变灭耶。汝今闻我所言。当如梦初觉。如醉初醒。精修净土。正念往生。彼世界之寿命。无穷无尽。成就法身。到一切智。非浅浅长生久视之术。可同日而论也。
《西方确指》(32):为何有人念咒时会有恐怖感?
白话翻译:
查定宏问,持咒的时候,常会有恐怖的感觉,求菩萨开示。
菩萨说:“是谁使你恐怖呢?谁是受恐怖的人呢?由于你过去生中的习气不净,所以,从微细的想中,会忽然出现这种现象。你只要精诚地诵持,自然会除灭的。能一切如意,心意和顺,能降服种种烦恼,而证入微细玄妙的境界,哪里会有什么恐怖呢?”
(弥勒菩萨说凡夫平均每秒钟有高达1280兆个自己察觉不到的细念)
原文:
查定宏问。持呪时。多生恐怖。求示方便。菩萨曰。谁来怖汝。谁是受怖者。由汝夙生习气不净。故从微想中忽现此相耳。汝但精诚诵持。自当除灭。得如意意顺。善能护伏烦恼。而造入玄微。何恐怖之有。
《西方确指》(33):孝为万德之首,治病良方,学佛人应如何修孝道?
白话翻译:
陈定育为了治疗母亲的病,而向菩萨祈祷,问作什么功德,可以让母亲的病痊愈?
菩萨开示给他一首偈子:
孝首万德 孝贯三才 大哉孝行 人伦之师
汝以好心 求愈母疾 汝当安适 念母痛楚
汝食美味 念母减食 汝衣轻软 念母脓血
污其衣襟 露其胸胁 如是思维 夙夜靡处
归命大圣 精诚不二 力行众善 仰答四恩
愿母福益 愿母寿增 愿母病愈 愿母体康
觉明菩萨 为汝依怙 苟如其言 无愿不果
偈子的大意是:
孝是万德之首,孝能通天彻地。孝行至大至广,是一切伦常的指导。你以好心,求母亲病愈。在你安逸舒适的时候,要想到母亲的痛楚;在你吃美味的时候,要想到母亲在节衣缩食;在你穿好衣服的时候,要想到母亲生你的时候,脓血污染了她的衣服,胸胁也无所遮掩。这样想得昼夜不安。只有归命于佛,精诚不二,并努力地做一切善事,以报答天地、君主、父母、众生之恩,并愿母亲增福添寿,疾病康复,身体健康。觉明妙行菩萨是你们的依怙。按菩萨的话去做,一切所愿,都能成就。
原文:
陈定育为母疾致祷。问作何功德。可获全愈。菩萨示偈曰。
孝首万德 孝贯三才 大哉孝行 人伦之师
汝以好心 求愈母疾 汝当安适 念母痛楚
汝食美味 念母减食 汝衣轻软 念母脓血
污其衣襟 露其胸胁 如是思维 夙夜靡处
归命大圣 精诚不二 力行众善 仰答四恩
愿母福益 愿母寿增 愿母病愈 愿母体康
觉明菩萨 为汝依怙 苟如其言 无愿不果
《西方确指》(34):割绝牵缠,打开尘网,即念是佛,即佛是心,才是真正的念佛人
白话翻译:
定茂想要舍弃持咒,转而念佛,请示菩萨。
菩萨说:“你要舍弃持咒而念佛,一心专修,这样最好。但你不知道法要,只能说是持斋好善的人,不能称为念佛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要畅游大海,必须有大船;要驰骋千里,必须选择良马。所以念佛人,首先必须具备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这样才能叫做正念念佛,才能叫做念佛人。你要好好理解这个含义啊!”
原文:
定茂欲舍持呪而念佛请问。菩萨曰。汝欲舍持呪而念佛。一志专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为持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驰千里。必择良马。故念佛人先须具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为念佛人也。汝应善解此义。
《西方确指》(35):出家人要勤修道业报答父母割恩断爱之恩德,否则是不孝中之不孝,天地间之极重罪
白话翻译:
有四位年轻的僧人来拜谒菩萨。
菩萨说:“诸位少年!众生从无始劫来,因为恩爱,所以成为眷属。而眷属中,父母对于子女,又是恩情最重,关爱最切的,难割难舍。现在你们出家离俗,成为比丘。要知道,父母对你们,又有恩上之恩,不是言语能譬喻得了的。所以,应该趁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办道业,以报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的一片苦心。这样,才无愧于出家这两个字。如果放逸懈怠,以致于荒废道业,退步堕落,这是不孝中的不孝,是天地间极重的罪人啊。听了我的话,要生起猛烈的痛念啊!”
原文:
有年少僧四人进谒。菩萨曰。诸年少。众生无始时来。因于恩爱。故成眷属。而眷属中父母于子。又为恩之至重。爱之至切。难割难舍。今尔等出家离俗。得为比邱。当知父母于尔。又有恩上之恩。非言所喻。故应趁此壮年盛力。勤办道业。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一片苦心。方不愧出家两字。若复放逸懈怠。以致终身废坠。是不孝中之不孝。为天地间极重罪人矣。当因吾语。猛生痛念。
《西方确指》(36):不孝造业耗福惊人:佛说对父母说话声音过高过重,都获罪无量
白话翻译:
菩萨又开示众人说:“诸位善男子!人的这个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的。现前你们的种种营谋,种种受用,即使父母没有给你们一钱,也还是因为父母给了你这个身体,你才能有今天。
“万事身为大,身为本。从根本上推,父母之恩,难言难尽。
“所以佛说,在父母身边,说话声音过高,话说的过重,都获罪无量。何况现在有比这更甚的呢!
“如果说,父母有时蛮不讲理,不得不与他争论,这是把父母当做路人了。你只能欢喜顺受,父母自然会有感悟的一天。决定不能与父母争个你非、我是,而成了逆天理、背人伦的人啊!”
原文:
菩萨又示众曰。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现前尔等种种营谋。种种受用。即使父母。不曾与得一钱也。还是父母生却你身。故有今日。万事身为大。身为本。从本而推。岂不是父母之恩。难言难尽。所以佛言。于父母边出一高声重语。尚获罪无量。况今有甚于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诤。则是视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欢然顺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决不得争个你非我是。做逆天背伦之人。
《西方确指》(37):忆佛念佛,进入觉妙本明时的奥妙状态
白话翻译:
菩萨说:“诸位弟子!要知道,十方诸佛是众生的心,十方众生是诸佛的心。所以,如果忆佛、念佛,则十方诸佛就会显现在你的心里。但是,也不是诸佛进入你的心,也不是你的心里出现诸佛,都是觉妙本明,不可思议。”
原文:
菩萨曰。诸弟子当知。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十方众生是诸佛心。是故忆佛念佛。则十方诸佛现汝心内。然亦非诸佛之入于尔心。亦非汝心出于诸佛。皆是觉妙本明不可思议。
《西方确指》(38):何为诸佛的常住真心?何为众生的生死业心
白话翻译:
菩萨说:“心所经过的地方是寂灭的,这就是诸佛的常住真心;心所经过的地方是有住的,这就是众生生死业心。这其间不容毫发。
“如果你能绵密地加工,使这个心没有一点空隙,这样才是有几分相应了。别只做了半年、十个月的,就说我能苦心修道。却不知道这个慢心,正是障道之处。千万要注意啊!
“而且,虽然功夫得力了,如果没有到铜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的程度,仍然是没有探成一片。千万别见到些境界、消息,就歇手止步了。这就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而毫无所益。这又是学道人的大病,不能不知道啊!
“要知道,佛法如大海,越入越深,决不是凡夫小小的知见所能究竟明了的。应该用尽毕生的时光去修习,务必要登峰造极才行,千万别认为是容易的事。”
原文: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若汝等能绵密加工。使此心无些子空隙。方得几分相应。莫略做半年十月。便谓我能苦心修道。不知此正障道处。切宜慎之。又工夫虽加。若未到铜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处。犹未是探成一片。切莫见些影响。便即歇手。是为半涂之废。必至弃其前功。毫无所益。此又学道人大病。不可不知。要知佛法如大海。转入转深。断非小小知见之所能尽。应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切莫作容易想。
《西方确指》(39):念佛昼夜如一,用心的大势力成就念佛三昧
白话翻译:
菩萨说:“念佛三昧,是你的心的大势力所成就的,不是别的力量导致的。现在你们念佛,昼夜不能如一,胡思乱想地反而去求真如,这都是用心不得力的现象。”
原文: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尔等念佛。昼夜不能如一。乱想犹复问真。皆是用心不得力处。
《西方确指》(40):达到一心不乱、念佛三昧的窍门
白话翻译:
顾定成前来求教。
菩萨说:“你来这里,想要依止净土法门,可知道怎样才能得生极乐世界?”
回答说:“念佛往生。”
菩萨说:“你知道怎样念佛,才能往生吗?”
回答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菩萨说:“怎样是一心不乱?”
定成答不上来。
菩萨说:“我知道你说是会说,但未必能如法地做到。你现在仔细听清楚我的话。善男子!心,本来是没有念头的。念头,是随着妄想而生出来的。这个妄想,是虚妄不真的,所以,才流转于生死之中。你要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从想生,不从念有,不住内外,无有相貌,这样就是尽一切妄想。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的真实之身,不是一也不是二,不可分别。这样念下去,烦恼尘劳,无断无缚,止是一心,必得一心,这才名为执持名号,名为一心不乱。净业的功夫成就了,直登上品。”
定成再次礼拜菩萨,说:“弟子是浊世中的凡夫,心智浅劣,还没能深刻地通达这样究竟的道理。请求菩萨再详细地开示。”
菩萨说:“你要发大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至诚恳切地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定要使声缘于心,心缘于声,声心相依。就像猫捕老鼠那样,久久不离。这样,就能证入‘正忆念三昧’。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就要广泛地向善知识参学、请教,自己去参悟‘即心是佛’的妙理。你现在要发起深信心,千万别学那些庸俗之辈,听了妙法却不信受。更不要学那些半真半假、半疑半信的人,表面上虽然接受了,却没有诚心去奉行。”
原文:
顾定成求教。菩萨曰。汝来此庵。欲依净业。可知道云何得生极乐。答曰。念佛往生。菩萨曰。汝知云何念佛。即得往生。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菩萨曰。如何是一心不乱。定成不能对。菩萨曰。吾知汝第能言之。未必能如法行之也。汝谛听我语。善男子。心本无念。念逐想生。此想虗妄流转生死。汝今当知此一句阿弥陀佛。不从想生。不从念有。不住内外。无有相貌。即是尽诸妄想。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真实之身。非一非二。不可分别。如是念者。烦恼尘劳。无断无缚。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为执持名号。方得名为一心不乱。净业功成。直趋上品。定成再拜曰。浊世凡夫。心智浅劣。未能深达至理。更求详示。菩萨曰。汝今当发大愿。愿生极乐。然后至诚恳恻。称于阿弥陀佛。必使声缘于心。心缘于声。声心相依。如猫捕鼠。久久不失。则入正忆念三昧。更欲上进。当广参知识。博询高明。自悟即心是佛妙谛。汝今当具深信。慎毋学彼庸流。闻而不受。更莫学彼半真半假。半疑半信之徒。名虽受而无诚心奉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