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 浅析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意》

浅析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意》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1-11-15 09:41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这篇文献出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

  戒律是佛教的基石,无论何宗,均不可离。有人说,净土宗就是一句佛号,其他一切都不需要。这种观点错解了“一句佛号”的真义,似是而非,害人不浅。《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侍师长,修十善业,慈心不杀。”这是世人均须笃修实行的条目,佛说此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卷下》详陈五恶五痛五烧之状,其果报为“自然三途 (三恶道),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之所以落得如此惨状,就是因为不持五戒十善。历代净宗祖师凡有著述传世者,无不戒净并举。如蕅益大师的名著《灵峰宗论》,乃是3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包罗万象,但概括其特点,则“以戒律为基,以净土为归”十字足以尽之。至于印光大师的三部《文钞》,几乎篇篇劝持戒律,语语指归净土。印祖反复强调的三十二字修学箴言“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前四句十六字说的就是持守戒律。印祖还一再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是佛的“略戒经”①。《竭诚方获实益论》云:“一切佛事,俱以戒行诚敬为本。若戒行精严,诚敬笃至,则三宝诸天,皆为拥护。否则无边法力,莫之能感。……受持佛经者,可不以持戒竭诚为急务哉!”②历代祖师决不徒托空言,无一不是精持戒律的典范,如善导大师“护持戒品,纤毫不犯”③,永明大师“万善圆修”④,莲池大师“广修众善”⑤,彻悟大师“梵行精严”⑥……若欲详说,非纸墨能尽。

  这篇文献主要论述了两个内容,一是受持皈戒,二是修持净土。对于前者,印祖指出:

  “令受三皈,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

  由“本”、“源”、“根”三字,可见三皈、五戒、十善的重要性。对于后者,印祖指出:“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由“速”、“顿”二字,可见净土法门的殊胜性。末法时期,净土与戒律,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决定无疑。

  一、三皈

  三皈誓词,凡学佛者无不耳熟能详,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现在有些自称是佛教徒的人刻意抹杀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区别,宣扬什么《大藏经》就是《新旧约》,天堂就是极乐世界,所有宗教都是教人行善的,彼此彼此,没有差别,甚至要把修学其他宗教的教义作为重点,做其他宗教教主的门徒、学生,这简直就是当年被印光大师所痛斥的“五教大同”的翻版⑦,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千多年前,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的开篇就沉重地指出:“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作者列出其难有五,第一就是“外道相善,乱菩萨法”!释迦世尊更在净土经典中开示:“清白之法(即佛法)……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⑧“(诵持普贤行愿者)悉能制伏一切外道……如师子王,摧伏群兽。”⑨“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⑩能“威伏外道”、“制伏外道”而不为外道所动所摧,乃是佛陀的教诫,因此,真正的佛弟子应该永远牢记三皈誓词,不要流入外道而尚自不知不觉。

  二、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四戒为性戒,无论信不信佛、受不受戒,犯者都有罪咎;不饮酒一戒为遮戒,因饮酒能引起无量过患,所以佛陀制戒遮止。

  第一,不杀生。印祖指出,对一切众生都不可杀、不忍杀、不敢杀。“杀生之由,起于食肉”,这八个字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因为现在不少人认为不杀生是应该的,而不吃肉就太强人所难了,甚至还有人捏造说“释迦牟尼佛只教我们不杀生,没有教我们不吃肉”!持此论者,何不稍微检视一下《楞严经》、《楞伽经》、《大般涅槃经》等经典?就是专说念佛的净土法门,也有《无量寿经》五恶五痛五烧一大段经文可供我们警觉,怎么能主张不分善恶是非地“恒顺众生”⑾,说什么不杀生而可吃肉,众生想吃肉我们就随顺他们大口大口地吃肉,并找出一些子虚乌有的依据来呢?所有学佛者,一定要以佛言祖语为准绳,不得以凡夫魔外之论为依归,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欲不堕落,甚难甚难!印祖接着指出,“生”包括人和一切动物,无论大生 (如猪牛马羊)、小生 (如虾蟹虫蚁),均不可杀,不能怀有厚此薄彼之心。

  第二,不偷盗。印祖说偷盗一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此言诚然。弘一大师也说,五戒中不偷盗戒最难持。印祖列举的许多犯戒的例子,在今天仍然存在,甚至可以说愈演愈烈。例如有权势者,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有些人甚至连救命款、救灾款、扶贫款都敢放肆地装入自己的腰包而无丝毫惧色与愧色。至于花费巨资修建出来的“豆腐渣工程”,如倒塌的楼房、折断的大桥、千疮百孔的高速公路等等,已非罕见。印祖当年是为身居善堂的男居士所说,所以有相当大的针对性,作为修行者,应该举一反三,广戒偷盗行为。

  第三,不邪淫。印祖说在家居士不戒夫妻正淫,但不可贪乐而行;又说此戒难持易犯,犯者其罪极重。此戒极具现实意义。试观当今天下,淫风普煽,淫气四塞,淫欲横流,怎一个淫字了得!过去说“红杏出墙”、“偷香窃玉”,已是为人所不齿,但与今天的众生相比,已是高尚、风雅多多矣!幼儿园几岁小男孩已知失恋之苦而饮半瓶高度白酒消愁之事,应该说是前不见古人吧?但现今已屡见来者。至于有权者、有钱者,争相以有多少情人为荣,互相攀比,乃至出现了所谓“梁山泊寨主”(与107个女人有邪淫关系,加上合法妻子,共108人),已不是一例两例。印祖告诫说:“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今之好邪淫者,可不慎乎!

  第四,不妄语。印祖说“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以此为标准,试自检点,我等是否每天都生活在妄语之中?妄语分为两大类,一是小妄语,就是通常所说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二是大妄语,就是所谓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后者的果报比前者惨烈得多。印祖说,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现今说大妄语的很多,教内教外都有,教内且不说,教外如李洪志之流,就是自误误人、自害害人的大魔头。学佛人应当擦亮眼睛,否则,如果上了贼船,只能是《楞严经》所预言的下场:“弟子与师,俱陷王难。”⑿

  第五,不饮酒。印祖说“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现在是一个离开了酒就不能办事的世界,所谓酒色财气,酒字当先,是真正的“花天酒地”、“酒池肉林”、“肉山酒海”。但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真正的佛弟子应该谨守佛陀的教诫,不随他人起舞。现在有人提出,不醉可以喝酒,你有一斤的量,只喝半斤,这就不犯戒。这种观点危害非浅,没有任何经典依据,千万不可依从。在这一戒中,印祖提到了五荤也不应吃。对于五荤,也有人说,如果释迦牟尼佛生活在现在,就会天天叫人吃大蒜,因为大蒜可以防治疾病。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否定了本师是正遍知,千万不可听从!从经典中我们可以发现,本师对大蒜能够治病清清楚楚!⒀某著名大学一教授就是因为听信这种论调猛吃大蒜,结果导致眼睛失明。可见,纵然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大蒜能防治某些疾病,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可过量食用,否则极有可能旧病未去,新病先来。更何况《楞严经》云:

  “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⒁

  印祖说“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这是对善堂居士的方便说,非究竟说,其实在《文钞》中多处说到禁食五荤酒肉。⒂应该指出的是,在今天还应加入不抽香烟、不吸毒品。抽烟,尤其是吸毒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比饮酒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凡有心者,均当远离。

  三、十善

  十善乃五戒的展开,当然也有新的内容,涉及身口意三业,所谓身三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 (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 (不悭贪、不瞋恚、不邪见)。印祖说:

  “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

  又说:“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由此可见,持守十善之重要。印祖此语,亦有所本。如佛告舍利弗云:

  “若有受持此十善戒,破十恶业,上生天上,为梵天王,下生世间,作转轮王,十善教化,永与地狱三恶道别,譬如流水,至涅槃海。若有毁犯十善戒者,堕大地狱,经无量世,受诸苦恼。”⒃

  又如天亲菩萨云: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具足正念,分别善恶,当知是人决定能修十善业戒。八万四千无量戒品,悉皆摄在十善戒中。是十善戒,能为一切善戒根本,断身口意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⒄

  因此,凡学佛者,必须朝警夕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得学所谓的“圆融”、“不执著”、“不著相”而肆无忌惮,妄意非为,否则天堂无路,地狱有门。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分说了。

  小乘戒重在执身不行,大乘戒重在制心不起,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一般人“制心”很难,故应先从“执身”着手,不可高唱后者而轻忽前者。

  文章最后告诉善堂居士如何修学净土法门。念佛法门不是小乘,乃是大乘,念佛行者不是小乘自了汉,乃是大乘悲心人,所以印祖特别强调,念佛人首先应当孝顺父母,劝令入道,然后对兄弟、夫妇、子女、邻里乡党、朋友、仆使各尽其分,对公事则应同于私事,做生意讲究真诚,从而使一方达到“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的太平之境,这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净土”。但这还只是净土行者要达到最终目的的一个基础。“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是净土行者的手段;“求生西方,了脱生死”才是净土行者的目的。因此,印祖的这十六个字就是一套最简明的净土修行方法,依之而行,决定能“速见如来无量光”⒅、“速往无量光佛刹”⒆。

  【注释】

  ①如《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云:“‘诸恶莫作’二句,乃三世诸佛之略戒经,切勿浅视,当从举心动念处审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四》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善法悉宜修,一切恶法悉宜断,是为佛教之略戒经。”《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费师敏居士书》云:“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二句乃佛经中之略戒经,《阴骘文》引用之),方为真佛弟子,方可令人相观而善。”《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答缘净居士问》云:“凡一切人,皆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乃三世诸佛之略戒经,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则有功德,犯则有罪过。持之及极,便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乃至成佛。”

  ②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③ 《净土圣贤录》上册。

  ④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⑤ 《净土圣贤录》上册。

  ⑥ 《净土圣贤录》上册。

  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复杨树枝居士书四》:“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修持,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知其底里。”又,《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八》:“闻城中有韩某者,大开五教大同之教,其神通广大,能知人宿因,又能令病人立即痊愈。汝且让一切人得彼益,汝千万不可想得彼益。倘一去亲近,必随彼魔力所诱,以致失正知见,增邪知见,反以一生能了之资用轮转于长劫,无有出期也。”所谓“五教”,即佛、道、儒、耶(基督教)、回(伊斯兰教)。

  ⑧ 《无量寿经·卷下》。

  ⑨⑩⑾ 《普贤行愿品》第九愿说的是“恒顺众生”,但这四个字现在已经成了某些人“随顺众生恶言恶行”的借口了。连孔子都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岂有学佛者反而不如儒之君子,而甘与小人同列?持此说者,真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了!更何况第十愿“普皆回向”马上就告诫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因此,随顺众生,不可能包括随顺众生的恶言恶行。

  ⑿ 《楞严经》卷九。

  ⒀ 如《毗尼母经》云:“蒜者,比丘除病,一切皆不得食。尔时世尊在祇桓精舍大众中说法。有比丘食蒜,远佛在大众外坐。佛问阿难言:‘此比丘何故独远别坐?’阿难白佛:‘此比丘食蒜,是以别坐。’佛告阿难:‘如来善说法中,为此小事不闻法也。’佛告阿难:‘自今已去,除病皆不得食蒜。’有一时中,舍利弗得风病,医分处服蒜,即往白佛。佛言:‘病者听服。’”由此可知,只有生病且须用蒜治疗时方许服之,不得以防治疾病为借口天天吃大蒜。

  ⒁ 《楞严经》卷八。

  ⒂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凡诸社友……又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不餐荤酒。”《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沙庸之居士书》:“凡丧葬、敬神、待客,均当依佛制,不用荤酒,以为一乡倡。”《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二》:“汝既提倡莲社,家中大小,当悉断除荤酒。倘仍照时人一样,则便失于提倡之体格矣。……荤,正指葱、韭、薤、蒜之物,故从草。《梵网经》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薤即是此)。荤物此方只有四种,西域加兴渠,故名五辛,亦名五荤。有外道以芫荽为荤者,又有以红萝葡为荤者,皆属妄作。此五荤本是菜类,以其臭秽,故不许食。食之诵经念佛,皆无大利益。”

  ⒃ 《受十善戒经·十施报品》。

  ⒄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

  ⒅⒆ 《普贤行愿品》。 

0.0472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