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
你常遇事小题大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吗?你常为生活中的小事耿耿于怀吗?你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一生吗?有时,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事情,但可以改变心情。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做事,事情也会给我们好的回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这些不如意的事情而郁郁寡欢,也有些人会从中发现快乐。苦中可以作乐,悲痛可以化为力量,危机也能变成机遇。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因你而不同。
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排解生活中烦心的事情,只有这样烦恼才会冰消雪融。 人要想排除烦恼的困扰,首先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其次还要学会理解人、体贴人,能够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如果双方都逞强好胜,矛盾就会愈积愈深,最后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这样既破坏了人际关系,又影响了相互团结,还有损身心健康。
学会忍让,学会“化干戈为玉帛”。只有这样,你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不会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生气伤神。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面对烦恼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凡事应该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心中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你无法选择你的老板,你更无法选择你的出身,可是你却可以选择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一个苛刻的老板,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一个贫苦的出身,则可以激发我们更加奋发图强的斗志。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生活中经常有人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到周围的人际关系。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找到那个和尚。对和尚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和尚把妇人带到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老和尚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吗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现在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可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原来老天也很眷顾自己!朋友也从未曾主动离弃自己!
生气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何苦一定要生气呢?“气”其实就是别人吐出了但是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就会觉得反胃;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也就会自动消失。
佛说,烦由心生,而心呢?不过是一个大血肉团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