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六画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显色是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取舍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
【色入】 十二入之一。
【色心】 色与心。色是指有形的物质;心是指无形的精神。
【色有】 三有之一。见三有条。
【色身】 由四大等色法所组成的肉身。
【色法】 指一切有形的物质。
【色处】 十二处之一。
【色具】 色与心本来是不二的,若说心具有三千诸法,则色亦具有三千诸法,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这里所说的色具,是天台宗至极的法门。
【色相】 一切物质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形相。
【色谛】 天台宗空假中三谛中假谛的别名。
【色境】 五境之一。见五境条。
【色尘】 六尘之一。见六尘条。
【色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色界】 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此界的众生,但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一共十八层天。
【色界十八天】 在色界中一共有十八层天。
【色即是空】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色无边处定】 简称识处定,即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的禅定,为四空处定之一。
【此岸】 涅槃叫做彼岸,生死即是此岸。
【伏忍】 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先须调伏其心,叫做伏忍。
【伏断】 伏是制伏,断是断除,制伏烦恼使它一时不生,叫做伏,断除烦恼的种子使它永远不生,叫做断。
【光毫】 佛眉间的白毫有光明,故称光毫,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光明土】 无量光明土的简称,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尊称。
【光音天】 色界二禅的最高天,此天绝音声,众生要讲话,便自口中发出净光来作识别,故名光音。佛经说劫初的人类,就是由光音天来的。
【光音三天】 二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共业】 共同的业因,为二业之一。
【共报】 共同的果报。
【共相】 诸法有自相与共相二种,各别不同的相叫做自相,与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共法】 又名共功德,即佛与其他圣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共十地】 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即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
【共不共】 共法与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萨法,独一微妙,不与人天声闻缘觉四乘相共。
【共般若】 共通的般若。般若华译为智慧。
【劣智】 下等恶劣的智慧。
【劣应身】 下等恶劣的应化身,如佛应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应现的丈六佛身是。
【印】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法德的标志。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实相印来作衡量,凡是合于此等印的,便可以判定是佛法。
【印契】 印是印相,标志之义,契是契约,不改之义。
【印相】 印的形象。
【印明】 即是印相,明是陀罗尼。
【印可】 证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赞美许可。
【印咒】 1.与印相应的咒语。2.印与咒。
【合十】 见合掌条。
【合掌】 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
【合莲华】 密教称凡夫的心脏为合莲华。
【同行】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为三善知识之一。
【同居】 凡圣同居土的简称。
【同相】 六相之一。见六相条。
【同参】 1.同事一师的意思。2.一同研究的意思。
【同分妄见】 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乐。
【名色】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名相】 1.耳可以听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切事物都有名相,但一切的名相都虚妄不实。楞伽经说:‘愚痴凡夫,随名相流。’2.佛教的名词术语,叫做名相。
【名数】 名目的数字,与法数同义。
【名德】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回向】 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回心戒】 圆顿戒的别名,即回转从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
【回心向大】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回小向大】 见回心向大条。
【回光返照】 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突然稍微好转的现象。
【回头是岸】 (喻)能改过便有良好的结果。
【因人】 因位的人,是尚未达到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
【因地】 菩萨尚未证得佛果,在因中修行时的地位。
【因位】 与因地同义。
【因明】 五明之一,即论理学。
【因修】 1.在因地时的修持。2.修成佛之因。
【因论】 因明论。
【因果】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因果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
【因缘】 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
【因缘观】 观十二因缘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转的真相。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
【因缘和合】 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的。
【因能变】 对果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在阿赖耶识中,种子生种子,念念相续之前因后果转变,名因能变。又从八识种子各生八识的现行之转变,亦名因能变。
【因陀罗】 释迦提婆因陀罗的简称,华译天帝。
【因陀罗网】 忉利天王的宫殿里,有一种用宝珠结成的网,一颗颗宝珠的光,互相辉映,一重一重,无有穷尽,这种由宝珠所结成的网,就叫做因陀罗网,也叫做帝网。
【因圆果满】 谓修行的因具足时,则佛果的功德亦圆满。
【地大】 地以坚为性,以能持为用,而且周遍于一切物质,所以叫做大。四大之一。
【地种】 凡具有坚性的物质都属于地,因这种坚性周遍于一切物质,而且能造作一切的物质,所以叫做大种。四大种之一。
【地轮】 五轮之一,依俱舍论说,地轮之下有金轮,金轮是指世界初凝结时一些固体的物质,亦名金刚轮,金刚义即坚固。到金刚轮的边际,就是广大的地轮了。
【地藏】 菩萨名,因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此菩萨在释尊灭度以后,弥勒未生以前,担负救度众生的重任。而且常住地狱拔苦,因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之愿,故以大愿著称。
【地上】 菩萨由凡夫修行成佛要经过欢喜地等十地才能达到佛果,初地以上叫做地上,初地以前叫做地前,地前是属于凡夫菩萨,地上是属于法身菩萨。
【地上菩萨】 十地位上的菩萨。
【地狱】 1.六道中最苦的地方,因其位置在地下,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是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地狱,即八热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三名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惑,因此苦报及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苦,根本最甚,近边次之,孤独又次之。2.凡所处的地方,只有苦受而没有喜乐的环境,皆可比喻为地狱。
【地狱道】 六道之一,为罪恶众生死后堕落的地方。
【地狱趣】 六趣之一,为罪恶众生死后所趣向之处。与地狱道同义。
【地居天】 依地面而居的天。在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是依著须弥山的地界而居,称为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地前】 初地以前。地前是凡夫菩萨,要到地上才是法身菩萨。
【地前三贤】 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因只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故称三贤,或地前菩萨。
【地前菩萨】 见地前三贤条。
【地水火风】 见四大条。
【地水火风空】 见五大条。
【地水火风空识】 见六大条。
【地水火风空识见】 见七大条。
【地行罗刹】 在地面上行动的罗刹鬼。
【地波罗蜜】 菩萨在十地时所修的十种波罗蜜。
【地动三因】 大地震动的三种原因。般泥洹经谓:‘一者地依水,水依风,风依空,大风起时,水扰地动;二者得道之沙门,反神妙之天现感应,故动;三佛成道时动。’
【地动七因】 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觉悟微妙法相、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地动八缘】 大地震动的八种因缘,即风水轮动时、菩萨处母胎时、菩萨成道时、佛涅槃时、比丘现神通时、诸天来佛所现梵王或帝释形时,饥馑刀兵之灾将起时。
【在缠】 在缠真如的简称,即真如法性之理隐藏于烦恼缠缚之中。
【在家二戒】 在家人所应受持的二种戒,即五戒与八戒。五戒是尽形寿之戒,八戒只是一日一夜之戒。
【在家菩萨】 指在家学佛受持菩萨戒的人。
【多生】 众多的生死。众生轮回于六道之中不能出离,所以有众多的生死。
【多财鬼】 三种饿鬼之一,即多得饮食的饿鬼。
【多闻天】 四王天中北方天的名字。
【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在佛十大弟子中,以多闻第一著称。
【多闻坚固】 佛灭后的第三个五百年为多闻坚固时期。
【多宝如来】 东方宝净世界的佛名。
【如】 不变易的意思。诸法的法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来作代表。法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异、不变、不动,万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为如。
【如去】 如来的别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觉的意思。
【如法】 契合于法理的意思。
【如语】 契合于法理的言语。
【如如】 如于真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因是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说如如。
【如如智】 契合如如之理的智慧,即根本智。
【如如佛】 1.觉悟如如之理的佛。2.佛体即是如如之理。
【如来】 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如来藏心】 真如心的别名,即人人本来具足的真实心。
【如来藏缘起】 与真如缘起同义。
【如来地】 佛的地位。
【如来使】 如来的使者,即佛灭后努力弘扬佛法的人。
【如来家】 如来的住家,即真如法界。
【如来识】 又名佛识,即第九庵摩罗识。庵摩罗华译为清净,即脱离一切无明烦恼的意思。
【如来禅】 经教里的禅法,因它是如来所说,后人因名之为如来禅。至于禅宗中的禅法,因它是祖师所倡,后人因名之为祖师禅。其实祖师禅也是如来所传,并非祖师所发明,释尊在灵山会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嘱摩诃迦叶,便是祖师禅的来源。
【如来慧】 如来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如是】 如此的意思。
【如是力】 见十如是条。
【如是因】 见十如是条。
【如是作】 见十如是条。
【如是性】 见十如是条。
【如是相】 见十如是条。
【如是果】 见十如是条。
【如是报】 见十如是条。
【如是缘】 见十如是条。
【如是体】 见十如是条。
【如是我闻】 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为佛经五种证信之一。
【如理】 契合真理。
【如理智】 契合真理的智,亦即根本智。二智之一。
【如量智】 为佛能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称后得智,为二智之一。
【如实】 真如实相的简称。见真如实相条。
【如实道】 真如实相的道理。
【如实知】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如实知是指所知极符合真如实相。
【如实空】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因真如实相离一切妄染和离一切法差别之相,有如虚空,不受一尘,故谓之如实空。
【如实智】 真如实相的智慧。
【如实知见】 符合真理的知见。
【如实知者】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位了知真如实相的圣者。
【如实不空】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真如实相虽然无有妄染,不受一尘,但是它是永恒不变的,而且体备恒沙功德妙用,一切净法,无不具足,故谓之如实不空。
【如实修行】 按照真理之法而修行。初地以上的菩萨,依所证的真理而起修,谓之如实修行。
【如意宝】 如意珠。
【如意珠】 一种有求必如意的宝珠,出自龙王或摩竭鱼的脑中,或是佛的舍利所变成。
【如意足】 见四如意足条。
【如意佛】 如来有自在的神力,故云如意佛。
【如意通】 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五种之一。变现自在,故名如意;飞行自在,故名神足;能在六尘境界中转变自在,故名神境。
【如意轮】 如意轮观音的简称。
【如意轮观音】 又名如意轮菩萨,为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足众生的祈求,持轮宝,以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 如意轮观音的德号。观音为莲部的中坚,故云莲华心,本是久已成道的古佛,故称如来。
【妄见】 虚妄的见解,如我见边见等是。
【妄念】 虚妄的意念,亦即凡夫贪恋六尘境界的心。
【妄缘】 1.一切之缘,体虚不实,故曰妄缘。2.虚妄的缘由。
【妄染】 妄是虚妄,染是染污,指一切生死之法。
【妄执】 1.虚妄的执著。2.执著虚妄的法。
【妄想】 虚妄的思想。
【妄业】 虚妄造恶的业因。圆觉经说:‘有妄业故有流转。’
【妄心】 1.胡思乱想的心。2.不清净和不真实的心。
【妄心熏习】 四熏习之一。
【妄语】 说虚假不真实的话。妄语有大妄语和小妄语的分别,大妄语是未得圣道而说我已得圣道,或者说我有工夫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等;小妄语就是一切不真实的说话。
【妄语戒】 五戒或十戒之一,即禁止说一切虚假不真实的话。
【妄语十罪】 说骗话有十种的罪报,即口气臭、善神远之非人得便、虽有实语人不信受、智人谋议常不参预、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忧愁、种诽谤业因缘、身坏命终常堕地狱、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妄分别】 虚妄的分别。凡夫不知真如平等之理,于是分别一切事物,因而生起善恶美丑等种种差别的妄见。
【妄境界】 虚妄不实的境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妄境界,因皆虚假不实。
【字印】 种子与印契。
【字门观】 一种观察诸尊种子的观法。
【安忍】 安心忍耐。
【安心】 安然不动的心。
【安心超行】 心行具足或是愿行具足的意思。
【安居】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安居竟】 结夏安居的日子完毕了,即七月十五日。
【安世高】 人名,本是安息国的王太子,名安清,号世高,父王逝,嗣王位,因厌世,让位于其叔,出家学道,博通三乘教,由是游历诸国,弘扬佛法,至洛阳,先习汉文,继翻译佛经,共译经论二十九部之多。
【安乐国】 西方极乐世界的别名。
【安乐净土】 指西方极乐世界。
【安受苦忍】 二忍或三忍之一。
【寺】 僧伽所居住的地方。
【寺十种异名】 寺有十种的别名,即寺、净住、法同舍、出世舍、精舍、清净园、金刚刹、寂灭道场、远离处、亲近处等。含义尚有六种,即窟、院、林、庙、兰若、普通等。
【年戒】 受持具足戒之后的年数。
【年满受具】 年满二十岁之后才能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式叉】 华译为学。
【式叉尼】 式叉摩那尼的简称。
【式叉摩那尼】 华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为出家五众之一。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羊车】 三车之一。见三车条。
【羊鹿牛车】 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喻声闻乘,鹿车是喻缘觉乘,牛车是喻菩萨乘。这种譬喻是以羊鹿牛车所能运载数量的多寡来比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利世成果。
【血途】 畜生道的别名,为三途之一。
【托胎】 托于母胎而生。
【托钵】 比丘乞食。
【托钵天王】 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的舍利塔,故俗称为托塔天王。
【有】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有支】 十二支之一。见十二因缘条。
【有见】 执著实有的邪见。
【有作】 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法】 有作为之法,如体用俱全的一切事物是,若龟毛兔角等体性全无者,则叫做无法。
【有门】 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有界】 有世界的简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名为有世界。
【有流】 有是指三界的果报,流是指四种之惑。三界的果报实有,故云有,四种之惑使人漂流于三界之生死海,故云流。四流者,即见流、欲流、有流、无明流。
【有顶】 天名,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处于有形世界的最高顶,故称有顶。
【有间】 有间断。
【有结】 有是说有生死的果报,结是烦恼的别名。
【有轮】 有是有生死的果报,轮是轮回,意谓众生于六道之中轮回不止。
【有学】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无可修学的意思。
【有边】 偏于有的一边。
【有色】 指欲界与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有色天】 色界的诸天。
【有相】 有形态可见的意思。
【有相教】 佛于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为有相教,因阿含经是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
【有相无相】 一切事物有形态可见,谓之有相;因缘所成,自性即空,谓之无相。
【有情】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有情世间】 二世间之一。见二世间条。
【有情缘慈】 见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有教】 说有的道理的教法,如小乘的俱舍宗及大乘的法相宗是。
【有教无人】 谓只有教法而无真正修行和证悟的人。
【有为】 有因缘造作之法。
【有为法】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
【有为空】 十八空之一,谓一切有为的事物,其本性皆空。
【有为果】 有为法所结成的果。
【有为生死】 凡夫的分段生死,叫做有为生死,若是菩萨的变易生死,则叫做无为生死。
【有为无漏】 虽然有为但是通于无漏之法。
【有为解脱】 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的胜解,胜解是大地法的心所,故是有为,有为法的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
【有无】 1.有法与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是无法。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心为实有的邪见;无是指断见,即固执身心为断灭的邪见。
【有无二见】 固执有与无的二种邪见。有是指常见,无是指断见。一切邪见都归纳于此二见之中,因由此二见而后生出一切的邪见。
【有无二边】 执著有的一边和执著无的一边,因为都是一边之见,所以叫做边见。
【有漏】 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而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烦恼的有漏法。
【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包括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是。
【有漏果】 有漏业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于地狱等是。
【有漏禅】 有漏的禅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禅定,如四禅、四无色定、四梵行等是。
【有漏断】 以有漏的道法去断除烦恼,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观以断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有漏智】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有漏善法】 带有烦恼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有漏净土】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的简称,四土之一,为无明未尽的人所生的国土,亦即断除了世界之烦恼的圣者(阿罗汉)死后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得了无余涅槃之后,即毕竟不生,不会再有生处,但是大乘却认为阿罗汉不是毕竟不生,当他们把三界的生死断尽了,便生到界外的有余土去,因此小乘所说的无余涅槃,其实还是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 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变易生死之因尽,叫做有余涅槃,要到变易生死之果尽,获得佛之常身后,才叫做无余涅槃。3.就大小相对说,小乘的无余涅槃,因尚有惑业苦之残余,故叫做有余;至于大乘的无余涅槃,因究竟而无残余,故叫做无余。
【有余依涅槃】 简称有余涅槃。见有余涅槃条。
【有想天】 在一切的天中,除了无想天与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他都是有想天。
【有想无想】 有想与无想的众生。
【有所得】 有法可得的意思。
【有覆无记】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有体施设假】 二假之一,即在无名的事物上施设一个假名的意思。
【有觉有观三昧】 三三昧之一。见三三昧条。
【次第缘】 又名等无间缘。见四缘条。
【次第三观】 修天台空假中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名次第三观。
【死有】 四有之一。见四有条。
【死相】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死魔】 死亡使人在这一生中无法再继续修行佛法,故谓死为魔。四魔之一。
【污染】 为污垢所染。
【污家】 比丘拿东西送给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报恩的心,可是不得到的人便很不高兴,这样有伤平等施心,这情形叫做污家,是比丘所应当心的行为。
【灰河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灰身灭智】 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心,而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境界,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终目的。
【牟尼】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牟尼王】 寂静之王,为佛的尊号。
【牟尼仙】 修寂静行的仙人的通称。
【牟尼业】 一切圣者寂静的胜业。
【百劫】 一百个大劫。
【百苦】 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异灭四相,合之便是百苦。生住异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苦。
【百丈】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百丈野狐】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对百丈说: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说:今我已脱野狐身,明日在山后,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百界】 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每界各具十界,乘之便是百界。
【百界千如】 天台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才能昨日地狱,今日人间,他日畜生,再他日声闻缘觉等。十界各具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则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对于万法的观感。
【百衲衣】 很多补缀的衣,亦即僧衣。
【百八钟】 晨昏各打大钟一百○八下,以惊醒一百○八烦恼。
【百一供身】 又名百一物,或百一众具,百是指比丘于三衣六物之外的种种杂具。在许多的杂具中,比丘只能蓄留一种,谓之百一供身,一种以外的,叫做长物。比丘的根性有三品,上品只蓄三衣,中品加蓄百一,下品加蓄长物。
【百一众具】 与百一供身同。
【百八烦恼】 一百○八种烦恼。与百八结业同。
【百八结业】 又名百八烦恼,即一百○八种烦恼,结是烦恼的别名,由烦恼而生的种种恶业,叫做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为一百○八。
【百光遍照王】 大日如来。
【竹园】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又名竹园,为频婆娑罗王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在王舍城,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庙。
【老苦】 四苦之一。见四苦条。
【老婆】 亲切叮咛之义。
【老婆禅】 亲切叮咛之禅。
【耳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耳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肉山】 比丘虚受信众的布施,死后成为一座大肉山,以偿还其债。
【肉心】 肉团心,即心脏。
【肉眼】 人间肉身之眼,为五眼之一。
【肉灯】 割肉燃灯以供养佛。
【肉身菩萨】 又名生身菩萨,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萨。
【自力】 众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自在】 1.进退无碍的意思。2.指吾人的心完全脱离了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
【自在天】 见大自在天条。
【自在王】 大日如来的尊称。
【自性】 诸法各自有其不改变不生灭的自性,故一切现象的本体或一切心相的性体,叫做自性。
【自性行】 四种性行之一。
【自性戒】 又名本性戒,即不待佛制,自性便可受持的戒,如十善戒是。
【自性身】 四身之一。见四身条。
【自性三宝】 自性本具的三宝,如众生具有灵明觉照的佛性为佛宝,其性常寂圆净为法宝,有融妙和乐义为僧宝。
【自性弥陀】 自性就是弥陀。依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毫无差异,故念弥陀即是念自性之佛。
【自性清净心】 又名如来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净,离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
【自性五分法身香】 见五分法身香条。
【自相】 一切事物,皆有自共二相。见共相条。
【自相空】 十八空之一。
【自恣】 僧众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已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著其他比丘作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
【自恣日】 指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
【自恣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自调】 声闻缘觉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调自净自度。智度论说:‘求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自调自净自度】 见自调条。
【自证】 亲自证悟和体验。
【自证身】 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及四种法身中之自性身。
【自证分】 见四分条。
【自心佛】 自己心里的佛。因自己的本性,原是与佛一样的。
【自体分】 与自证分同。
【自乘果】 三乘各自的圣果。
【自比量】 因明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自行化他】 又叫做自利利他,即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又教化他人。
【自受自用】 见报身条。
【至教量】 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声量等,为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至德具足益】 谓信仰阿弥陀佛而念佛的人,现世就能具足无上的功德。
【舌舌】 讽诵经偈时,因为念得很快,所以将文字的声音省略,如念南无阿弥陀佛,只念做南无佛是。
【舌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是表示多生多世都不妄语。
【舌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舌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行】 指身口意的造作。
【行人】 修行的人。
【行法】 修行的方法。
【行果】 修行与果报。
【行者】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头发修行的人。
【行苦】 三苦之一。见三苦条。
【行相】 行事的相状。行相有粗有细,如前六识的行相粗而易知,第八识的行相细而难明。
【行脚】 禅僧为了寻师访友及求证佛法而到处旅行。
【行舍】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亦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行阴】 五蕴中之行蕴。
【行教】 偏重于修行的教法。
【行业】 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2.可以召感苦果的善恶行为。
【行解】 修行和知解。
【行树】 成列的树林。
【行愿】 1.实行和心愿。2.实践自己的愿望。
【行证】 修行和证悟。
【行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行供养】 修行善法以供养诸佛。
【行不退】 永不退失菩萨的大行。
【行满成佛】 见四满成佛条。
【行境十佛】 修行圆满而证得无上境界的十种佛,即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又名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随乐佛)。
【衣】 指出家人所穿的袈裟。
【衣法】 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指正法,内传法以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
【衣钵】 衣指袈裟,钵是出家人用来盛施主供养食物的应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并可作师承的信证,衣钵的授受即代表著心法的接受。
【西天】 指印度,因印度在中国的西方。
【西牛货洲】 位在须弥山西方的大洲名,因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为牛货。
【西方净土】 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西方同居土】 指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因其土凡夫与佛菩萨共同居住。
【伎乐】 音乐。
【任运】 任法之自然运动,不加人工的造作。
【吉祥天】 吉祥天女。
【吉祥坐】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
【吉祥忏法】 金光明忏法的别名,因金光明忏法是以吉祥天为道场之主。
【同体大悲】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