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2-01-07 08:28

佛法中最根本的教理是缘起,无论大乘抑或小乘,皆依之为基础。当初,外道问释尊宣演何法?释尊讲:“我说缘起法”。由此可知缘起思想在佛法中的特殊地位。

  佛灭度后,由于时代的间隔,环境的影响,众生根性的差异,导致了对缘起正义的理解发生分岐。龙树大士所处的时代,这种分岐正愈演愈烈。针对内外思想的偏颇失真,大士以其渊博的学识、超人的智慧、卓越的功行,对佛法正义作了精辟的阐述。从此,缘起性空的真义便光显于世。

  龙树大士在《中观论·四谛品》中讲:“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其义为:宇宙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万法皆是条件的聚合。诸法既然是由条件促合而生,则它不应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正如《中观论·因缘品》中所云“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万法都不能自己作主,而是受着因果律的支配,随着因缘的聚散变化不息,幻化无主,故无自性。无自性,即称名为空。遍观宇宙诸法,诚无一法是无因而生。三千大干世界皆是众多因缘和合的产物,故无恒常不变的实在性。由此可知,宛然森罗,、差别万状的宇宙诸法,不过是吾人相对的心念对客观外境存在的一种分别计执罢了。若用绝对的智光观照,宇宙万有当体即空无所得,此即《心经》所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光五蕴皆空”之妙境。此中所言之“空”,乃诸法的究竟实相,亦称作“中道”。对中道实相安立“空”的假名,乃是诸佛度生的权巧方便。实际上,万有的本来面目是离心缘相、言语道断的。所以,只可以般若清净智契会,不可妄以言宣,禅宗所讲“开口便错”,即是此义。

  龙树大士倡导缘起性空,是为破除众生的情执,而非毁坏因果相续的缘起法。缘起与性空不二,缘起是现象,性空是本质,只有空无自性的事物才会缘生缘灭,也只有缘生缘灭的事物才能彰显空的存在。故,性空不坏缘起,缘起不碍性空。

  如幻的缘起假法,迁变无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佛随缘无我,千处祈求千处应,无尘无刹不现身,能于性空的绝对境中生起种种善巧方便,利乐有情,潇洒飘逸,自在无碍。凡夫被无明所覆,为情见所迷,不能正观缘起性空之理,颠倒错乱,执是为非,以非为是,烦恼丛生,沦入六道,受苦无穷,殊为可怜。

  《大智度论》云:“凡夫不入圣法,不知诸法性相,颠倒愚痴,起种种业因缘,随业得身,……皆是无自性,无业果报。”其义为:众生迷情造业,故有生死轮转,若能翻然省悟,于第一义谛中,深深体会诸法是空、是中道,即能脱免一切杂染惑业之苦,趣归解脱正道。此说正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如是观”之妙义。可知大士深悟佛旨。

  4、佛身论

  龙树大士在《大智度论》中讲:“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可知,大士是依真俗二谛的角度论述对佛身的理解。

  大士在《中观论》中云:“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如是性空中,思维亦不可,如来灭度后,分别于有无,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根,是皆不见佛。”其义为:佛身是脱离有无差别相而空不可得自勺,这是从真谛的立场上讲的。但,若纯依第一义谛观察佛身寂灭离相,恐使后世佛子疑惧,不能了知佛身真实义。凡夫都是依有相的事物行动,智慧浅薄,极少能顿悟诸法实相,为诱其进入佛途,大士特从俗谛的角度开显了佛身义。

  《大智度论》云:“佛之真身遍满虚空,光明遍照十方,说法声音亦遍十方,满无量恒河沙等世界中,大众皆共闻法,说法刁;止,一时顷各随所闻得解。”此即依俗谛论述佛的真身(法身)是不生不灭、具足一切功德的妙有,此身充满宇宙,智慧之光遍照诸佛国土,说法音声永为传播。

  《大智度论》云:“释尊受身王宫,现受人法,有寒热、饥渴、睡眠,受诸诽谤,老病死等,内心智慧,无量福德,无量正觉。”此即依俗谛讲佛之化身是为度化众生而随缘应现的。佛陀悲悯众生,为使众生走上解脱的阳光大道,故假现众生相,虽然受到人为或自然的逼迫或影响,但其内心却清净无染,随缘不变。身在滚滚红尘中,心却超然于物外。

  5、涅槃思想

  涅架,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无明三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又译作“不生不灭”,是圣者所证的最彻底、最圆满的境界。

  佛法中关于涅槃之说颇多。小乘修学者证得有余涅槃后,不思广度众生,却安住于有余涅槃境界中,独享其乐。对于这种自私的解脱知见,佛陀在大乘经典中颇多呵斥,贬称之为“焦芽败种”。佛陀告知小乘行者:阿罗汉果、缘觉果只是修行佛乘的中间过程,是“化城”,并非是真实究竟的“宝所”。鼓励诸佛子应在证得无生法忍后继续发胜义菩提心,庄严国土,普利有情,圆满佛果。

  如何方可证得涅槃呢?龙树大士认为:若遍知三有生死及因果缘起的幻相不实,自性无生,在证得阿罗汉果时,即可现证永断生死烦恼的灭谛,就可称作得证涅槃。修行时,并非有个实在的烦恼自性可断,亦没有个实在有自性的涅槃可证。若取著诸法有自性,便不能深契如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旨。

  凡是有自性的东西,必具恒常、不变等特性。若深执烦恼有实在性,则烦恼必不可断,涅槃也无从证得。故,大士于《中观论·涅槃品》中讲:“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架,亦无少分别。涅架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三际者,无毫厘差别。”明确地指出世间与涅槃是不一不异的关系。一切法的生灭都是无自性的,所以,一切法之生灭与一切法的本性(寂灭性)不相违。《大智度论》卷二十二讲:“无生灭与生灭是一。”即是阐明涅槃与世间不异的道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曰: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免角。”亦与此义同。

  涅槃与世间不异,须通过缘起中道的、正观方可了解其真实义。龙树大士认为宙万法皆是待缘而生,既然依因待缘,生则不是有自性的生,而只是如幻的生。灭也是如此。幻化的生灭当体即是不生不灭的究竟寂灭。由此可知,涅架并非是在世间万法之外另有实体。所讲的涅檠,不过是就一切法的寂灭性而言的,涅架亦是假名施设的。《金刚经》云:“离、切诸相,则名诸佛。”与此理同。

  《中观论》云:“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檠。”指出凡夫依情识分别计执虚妄无主的缘生假法,起惑造业,沦入六道,不得出离。而诸佛依般若性空慧,不执取幻化的有为法,证得法法空寂的中道涅架,则超脱自在,得大安乐。

  世间诸法既然是缘起法,则尽为作法,有为有漏,生灭无常。涅架乃指诸法本性,无为无漏,无生无灭,毕竟空寂。这种分别亦是相对而论的。针对有为法的虚妄,说涅架的真实。实际上,涅檠本无所谓真或虚,如果行者执为实有,佛即讲涅架如幻如化;若行者以之为无,佛则说涅架宛然常存。由此可知,涅架的虚与实,皆是佛陀度生之方便。行者当彻底抛弃对它的执著,以般若清净之智甚深谛观,努力修行,方可证得。

 

0.0483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