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 维摩诘大居士谈佛法

维摩诘大居士谈佛法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3-06-04 09:06

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连刚出外弘扬佛法时,有一次到毗耶离城的一条巷中为八百多位居士说法,而所讲的佛学理论太深奥,结果无人听得懂,正处于尴尬之中。
      这时维摩诘出现了,对目连说:“喂,大目连,要使白衣居士了解的佛法,不能像你所说那样,而应该是这样:
      佛法不是用于约束众生的,而是为了去除众生的尘垢与烦恼才出现的。
      佛法不是用于约束自我的,而是为了去除自我的尘垢与烦恼才出现的。
      任何佛法都不能确定它到底能用多久,因为从生死烦恼中完全解脱出来以后,也就同时去除了佛法的文字概念。
      佛法也不是用于约束人们的行为,而是为了去除人们之间的不和谐才出现的。
      佛法常常希望能使众生都还归本真以至于最终完全解脱,不过这只能等到众生不在执着幻相后才有可能。
      佛法的最终目标就是使人们远离烦恼幻相,但这首先要将众生所有外缘都去除了才能达到。
      佛法不仅仅是只存在于这些语言名词之中,因为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都带有局限性。
      更博大精深的佛法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因为这些道理已不是仅靠感官知觉所能了解的。
      佛法是不能用任何形象可描述完整的,因为它就像虚空一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佛法更不能用论述与总结所能说得完全的,因为虚空本身无法用语言能描述清楚。
      佛法并不是因为我在这里讲解才存在的,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着的。
      佛法最提倡众生平等,但这只能将众生的所有偏见都去除了才能体现出来。
      各种各样的佛法的内容都不相互矛盾,因为它们都可以独自存在并互不干扰。
      佛法也不局限于解决某些问题,因为它不依赖于某些外部原因而存在的。
      所有佛法的本性都一样,只是所运用的领域不同而显得内容不同而已。
      佛法虽然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讲解,但听者不要被比喻中列举的形象所迷住而遗忘佛法的本义。
      实际生活中所运用的佛法有时好像与佛法的本义有差异,但它们也和用比喻所讲解的佛法一样,而且更能显出实用性,因为法性是不随外缘而变化的。
      佛法也不会因众人心态的变化而改变的,因为它不是依靠人们对六尘的认识程度才存在的。
      佛法不是有时好像存在又有时会消失的,只是由于人们的凡心变化不定才有这样的感觉。
      佛法是顺应时空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幻相的存在而起作用的,如果众生幻相全去除了,佛法也就不要再用了。
      博大精深的佛法已不能用哪个好,哪个差,哪方面多些,哪方面少些,哪些法好用,哪些法暂时不好用等有偏见的观念来理解的。
      佛法存在于任何领域任何场所任何时刻,不可将其归属于某一范畴,因为佛法本身已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的认识范围。
      各宗各派的佛法都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因为法性都是一样的,是不随文字语言的不同而不同的。对佛法的认识也不能只局限于眼观耳闻及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范围内。
      大目连啊,佛法就是这样无形无相像虚空一样,岂止是像你说的那样。像你这样说法,说了等于没说,想启示大家也达不到效果,而听法的人,也听不进去,更得不到启发。这就像一个高明的木匠,制造了一个木头人,你不去给木匠讲经,却在向木头人说法一样。应当按照下述的方式来为众生说法才行,首先应了知听法者根基的深浅、智力的高低,要善于因势利导,应机而说,这样就去除了说法时外来的障碍;同时自身心存大悲,怜悯众生,通达大乘佛理,时时想要报答佛恩,以至于使佛法能永世传承,然后才可以说法。”

这时听法的八百多位居士,无不深刻理解佛学的道理,都一起发愿要弘扬佛法。

0.0471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