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 随缘而喜

随缘而喜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5-12-29 14:42
随缘而喜,意“随”之

  我们常说“随意随意”,随意真的只是随便的意思吗?

  其实不然,随意的本意是指“任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的”。即依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行事,而非为所欲为。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就随之发展,至于发展到何地步,大可因人而定。

  季羡林先生就在语言领域就十分“随意”,他是一个语言专家。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倘若当初季老只满足于在英语的象牙塔中久居,也是敬业之举,但是他不拘泥自己,随之涉猎其他,终成一代语言大师。只因他知道自己对语言“有意”,于是“随意”前行。

  的确,人活一世,本就诸多限制,何不在自己擅长的世界里随心所欲?

  随意,也是一种选择。

  从容应对,随遇而安,关于为人处世的素质与哲学,季老坦言一个老知识分子心声:出于对人类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人还是要有一点信仰,一点主旨,一点精神,年逾耄耋,面对老病死,他选择“笑着走”,任由之。

  心存感念,淡泊自然。随缘而喜,“随”处可见。



  随缘而喜,何谓“缘”

  面对生命中一切无常与得失,季老皆秉承“不喜亦不惧”的态度。

  他认为天地萌生万物,对生命赋予惊人的力量,一花一树,一只猫,一个路人,一场雨……在季老的眼中都是因缘而生的,他皆以喜乐的态度来看待,随缘而喜。回首百年沧桑,走过阳关大道,行过独木小桥。

  缘,是一种牵引力。因果报应所凭据的就是“缘”这股动力。所以,才有:“欲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问后世果,今生造者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定律,因为他们之间就是有一种牵引力才会形成。

  所以,人生过程中,任何一种行为,包括善与不善,存心与无心,都会形成了结夙缘的行为,或者是缔结新缘的原动力。如果能够明白这其间的牵缠,那么对我们的人生,绝对有助益。

  何谓“缘”?一言蔽之:人的一生,不要随着一些事的变化而大起大落,而要以平常心对待,人的一生都是因缘分而遇到的,泰然处之。

  人生际遇,各自不同,际遇也就是机缘,它们就是夙世所累积缔造而产生的结果,不要去强求,人生才会顺泰。



  随缘而喜,“喜”从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一定是大智大慧吗?

  不,这是智者历经沧海桑田的人生觉悟。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倘若起初便无喜无悲,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状态,不过生性冷漠罢。

  岁月如梭亦如烟,何不植桑种田,游尽沧海,体验人生的每一处细节?

  不怨天、不尤人,忘时竟乐。

  忘身忧、忘卑位,一心牵于眼前事。

  是这样的,发自内心地去对一样事物感兴趣,然后着手,然后喜欢甚至热爱,真的是这世上最自然的事了。

  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半途而废又怎样?得不偿失又如何?

  这世间就是有人只为了做一把好椅子,拜师工匠;有人只为了弹一首民谣给自己听,开始学吉他;有人只为了一张照片就拿起相机,后来再没放下;有人只为了一个人,不畏翻山越岭,不顾时空相隔,数十余年不改初心。

  从心不是“怂”。 从心而欲,更易去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喜当试水,不爱则弃,就像有人爱看国学经典,也有人不爱,不需要对谁负责,只需要善待自己,随缘而喜。

  为什么季老看起来不老?因为他常和自己热爱的事儿呆在一起,保持一颗欢喜心,自然笑口常开,青春不老。

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 九华山圆通寺微信公众号:jhsytsyfd

0.0479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