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与九华山道场之十三—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记(二、深山苦修)
来源:九华山圆通寺
日期:2017-11-16 15:00
开元末年之夏,地藏法师孤身人山已有些时日了。
起初,他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后来在插霄峰脊发现一宽敞的山洞,栖身其中,洞口常云腾烟绕,故取名堆云洞。白天,他爬上洞顶巨大而平坦的岩石诵经坐禅入定,息止妄念,磨炼意志(这就是著名的“地藏宴坐岩”) 。饿了,钻丛林披荆棘,采挖贯精、葛根野果充饥;渴了,汲饮山涧水。夜晚,山气虚寒,紧裹着装装不倒单,自大紧紧依偎在身旁。
无论白天黑夜,时时都要提防着猛兽毒蛇的侵害。一次,法师在洞中刚入定,一条毒蛇悄无声息地爬上了他的胳膊,顿觉寒气飕飕袭上心头,睁眼看,是条枯叶般花纹的剧毒五步蛇。法师未敢抖动胳膊,一手拾起树枝,想把毒蛇拨弄下来,不料反被其蜇咬一口,仍端坐无念,任其溜走。
传说顷刻间,出现一位美妇,向法师寨药作丰乙日:“小儿无知,愿出泉补过。”言罢,坐石间涌出一眼清泉(美妇人为神话传说中的九子山神) 。’从此,法师不用再喝山涧太了。
时令转秋,山中野果纷纷成熟,法师日复一日采摘不辍,一次撞见了一只老虎,白犬发现了危险,与老虎对峙狂吠不已,老虎大声咆哮,直扑白犬,虎爪掀去白犬大片血肉,白犬痛得在地上翻滚,仍夹在主人与老虎之间狂吠。法师怒不可遏,摇动禅杖,急震铜铃,吓得老虎掉头逃窜。
法师逢凶化吉,白犬却命丧虎爪。虽屡遭凶险,法师无所畏惧,不改初衷,仍苦修于山中。为避免重蹈僧檀号寺毁人逐的覆辙,感动时人,使山下乡绅民众能够接受佛教,自觉地信教崇佛,从而主动护法,法师他继续“披榛援藟,跨峰越壑”,足迹踏遍了整个九华山。
传说他曾在九华街盆地搭茅篷修行,又登上天台峰穴居山洞(人称地藏洞) ,掘“地藏井”,并在天台峰腰拜读经书,留下了一双大脚印(在今拜经台寺内) 。反复寻觅之中,法师最终选择了一“面阳而宽平,其土黑壤,其泉甘滑”之谷中之地,搭盖茅篷,往来堆云洞和茅篷之间。
此谷中之地,即今九华街盆地。法师在离开新罗之前,将精心收集的“五钗松、黄粒稻、茶籽”等种子,装人乾坤袋中,准备来华之后种植繁衍,以养天年,不劳他人施舍。如今面对土肥水美的盆地,法师的内心充满喜悦,但苦于不知土地的主人是谁,未敢动土。
传说唐代九子山主闵让和得知自己的领地内有位和尚在修行,愿闻佛法,就带着儿子一道拜访。得到法师开示后,就问法师有何要求,法师说乞一装装之地修建道场,闵公慷慨应允。孰料法师展开裂装,竟然罩住了九十九峰,惊得父子俩目瞪口呆,目睹法师如此神通手段,闵公二话未说,欣然将属于自己的山林土地全部捐赠给法师。
不久,闵公散尽家财于穷人,父子俩先后皈依佛门,拜地藏法师为师。闵公辞世,法师率弟子隆重安葬,监造浮屠,亲书碑文,葬于东崖西麓。在九华山寺院所供奉的地藏菩萨像两侧,头戴员外帽,白须飘然,位居右边的长者即是闵公居士;居左之尊位,身披架装的年轻和尚就是闵公的儿子道明。闵公墓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如故。
只是当年墓碑上的铭文已湮灭,碑身被古枫磨蹭抬升,半片嵌进树干,半片露外,人称“树吃碑”,成为九华一奇观。
由于闵公施地护法,法师在盆地中拓荒垦殖,择时播种,四季耕耘,然有一夙愿未能达成,即素爱四部经( 指《华严经》、《宝积经》、《涅槃经》、《般若经》四部大乘经典) ,苦于没有抄本,便亲自下山到南陵,求助饱学之上。南陵儒学大家俞荡等人,欣然受命,集众人费时数月抄写了四部经,奉献于法师。法师如获至宝,潜心研读,爱不释手。
这是法师卓锡九华后唯一一次下山。自此归山,绝迹人里”,又苦修山中,与世隔绝。
下一章 地藏菩萨与九华山道场之十三——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记(三、化城祖庭)
建设中的九华山圆通寺
扫一扫 随喜助建玉佛殿、药师殿、修路、放生 ↑
(注:请随喜的善信联系寺院留下芳名,以便寺院登记,阿弥陀佛!)
联系方式:QQ: 2721302648
客堂电话:18792154940
微信公众号:jhsytsyfd
寺院微信号:jhsyts 或 jhsyts-2
九华山圆通寺官网:www.jhsyts.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九华山圆通寺